26岁的陈巍在个人巅峰状态下刚刚获得冬奥会男子花滑金牌,就突然对外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将不参加卫冕,而是决定进入医学院深造!当美国网友们还在关注他是否会选择像其他运动员一样成为模特、接代言轻松赚钱时,这位华裔冠军已经悄然开始刷起医学院的备考题库,甚至表示“备考时的压力比站上奥运领奖台更为紧张”。
被誉为“四周跳之王”的陈巍,在花滑界无疑是传奇人物,他以历史最高分在22岁时拿下北京冬奥会的金牌,并且在三届世锦赛中都夺得金牌。此外,他在美国国内赛事也创造了六年连冠的佳绩。按照常理,他应该继续追求2026年意大利冬奥会的卫冕,或是像许多退役明星一样依靠颜值和知名度过上轻松富裕的生活,接奢侈品代言、拍摄杂志照片,年收入轻松突破千万。
然而,陈巍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面对镜头坦言:“滑冰给我的成就足够了,现在该去医学院挑战一下了。”这一决定迅速引发网友的热议,“什么?医生?我原本以为他会去迪士尼拍真人动画呢!”还有人感叹道:“他居然没有选择成为付费模特!”
从陈巍的家庭背景来看,这一选择并不令人意外。他的父亲是一位药学博士,在美国事业起步艰难却成功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而母亲刚来到美国时连英语都不会,但仍坚持考取了医学翻译执照。在这个拥有五个孩子的家庭中,哥哥姐姐们均为科技领域的精英,陈巍自己在18岁时便以SAT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进入耶鲁大学,专攻复杂的统计与数据科学。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陈巍的花滑梦想,家庭每年投入巨额资金,培养一名优秀的花滑选手可谓“钱袋子粉碎机”,至少需要6至8万美元的训练费用,服装、编舞和巡赛开支更是难以估量。因此,全家曾从盐湖城搬到南加州,母亲每周往返12小时陪伴他训练,兼职记录他的跳跃角度,甚至在他夺冠后仍叮嘱:“希望你不要让体育耽误了学业!”
虽然在冰场上表现出色,私下的陈巍却是实验室的常客。在耶鲁大学期间,他参与医学院的肿瘤基因研究,并获得了美国心脏协会的科研资助,毕业论文更是使用AI算法来预测癌症变异。在冬奥获胜后的庆祝派对上,他选择转身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
目前,他所选择的学科方向为心脏病学或肿瘤学与遗传学的交叉领域。不过,即使是学霸,面对医学院的MCAT考试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让我觉得比奥运决赛还要紧张”。毕竟,奥运裁判只是看动作完成度,而医学院的考官则可能会不断追问细胞分裂原理。
在其他运动员忙于利用名气变现的同时,陈巍的选择被外媒称赞为“业余精神的文艺复兴”。网友们对此感慨万千:“奥运本应是业余选手的舞台!他的急于退赛反而显得更加纯粹。”这样的态度其实早在他北京冬奥会夺冠后就有所表现,他拒绝参与大量商业活动,而是选择默默出版儿童书籍,帮助孩子们克服焦虑,同时还参与到哈林区教滑冰的公益活动,为亚裔反暴力运动发声。
更让美国网友佩服的是,这样的选择为之后的年轻新秀树立了榜样,20岁的新星伊利亚·马里宁已经崭露头角,成为新的“夺金热门”。陈巍的转型不仅反映了美国花滑队伍的成熟,也让犹他州为他设立了“Nathan Chen日”,进一步彰显了学术与体育之间的跨界连接。
如今的陈巍,将白天的时间用于青少年训练营教授孩子们技巧,而晚上则埋头在医学文献中学习。他是那个曾穿着姐姐旧冰鞋小男孩,如今正努力在实验室与冰场的双重世界中持续发光。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怀念领奖的那一刻时,他微笑着回应:“相比领奖台,我现在更关心MCAT题库中的那个遗传学问题。” 纵然冰刀划出的金色轨迹终将消逝,但基因密码背后的数据模型,却正等着他去揭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