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洛斯・拜德茲(Carlos Báidez)

行為典範 與各自的球風一樣,本書的三位主人公的個性與人生都截然不同。他們的根源、在人格發展和職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所遇見的人,都造就了他們的模樣。話雖如此,費德勒、納達爾和喬科維奇在個性的本質上有所一致。三人都將穩定生活視為最需優先達成的目標,無論在公私領域都不製造巨大的爭議或醜聞。這點對他們在賽場上的表現造成非常正面的結果。此外,三人尤其具備運動家精神,無論場內外,都是良好的典範。

三巨頭的偉大人格不只造就了他們在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的宿敵關係,也影響了整個ATP巡迴賽的氛圍。他們對競技和對手懷有極高的敬意,令網壇迎來一段太平盛世,徹底揮別八○和九○年代的爭議。主角已轉變為競技本身。新聞工作者費斯特(Sebastián Fest)在其著作《無網》(Sin red)一書中解釋了這點。

《無網》不只闡述了三巨頭的宿敵關係,也側寫現代網球,講述八○和九○年代網壇巨擘所掀起的腥風血雨。康諾斯(Jimmy Connors)、馬克安諾及藍道戰無休止,互不尊重彼此,營造出一種今日難以想像的緊繃氣氛。九○年代,那個惡棍當道的年代開始逐榮。這個獎項每年由所有網球選手票選,再由ATP協會頒獎。這點再次證明費德勒在網壇是多麼受人敬重,而他也是實至名歸。然而,職業生涯早年他不時會做出不良行為,甚至因行為不檢而遭裁判警告。鮮少有球迷知道他的這一面。

青少年時期的費德勒是個壞孩子,成為職業選手後的頭幾年表現也沒好到哪裡去,他好幾次把球拍摔壞,對主審不敬,甚至收過警告,遭到罰款。如今,我們很難相信他從前是這樣的人。二○○一年漢堡大師賽,他敗給阿根廷的斯奎拉里(Franco Squillari),而那場比賽也成了轉捩點,改變了他往後的行為舉止。這是費德勒最後一次鬧脾氣,因為他為自己所展現出的壞榜樣感到羞愧,意識到不能再繼續當著數百萬人的面做出不良示範。

在紀錄片《天才之擊》中,費德勒承認那天在自己的腦海中敲了一下滑鼠,決定改善自己的行為:「進軍職業後,有這麼一刻我心想,發自內心認為這麼做,我自己感覺並不舒服。有電視直播比賽時我不喜歡這麼做,不喜歡成千上百,甚至上百萬人在家裡客廳看著我一邊亂吼,一邊亂扔球拍……我不喜歡,然後我對自己說,我會改掉這一點。」今日,完全看不出費德勒是會鬧出這種事的人,他可能是最受全世界球迷愛戴的選手。拜他的精湛球技所賜,也多虧了他許多年來在場上和場外所展現的典範。

若說費德勒是球迷最喜愛的選手,那麼納達爾就是這份名單第二名,更是賽事主辦單位和工作人員最愛的選手。他極具親和力,為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為他博得比賽單位(工作人員、主辦委員和球僮等)的特別喜愛。納達爾三度獲得艾柏格運動精神獎,無論是場上或場外,都沒有人記得他有任何不當行為的前科,他的謙遜一直受人讚美,有時候可以說是謙卑過了頭,而且他替粉絲簽名時也無比有耐心。

此外,賽後記者會上,他從來不為自己的敗仗找藉口,這是他與托尼學習的那些年所養成的習慣。他以良好態度和堅毅精神,贏得所有球迷的心,就連最鐵石心腸的人也會喜漸稀釋,演變成現今的網壇,今日,網壇的大人物可是孩子們的行為榜樣。就這個層面而言,費德勒的職業生涯可以稱為模範。他曾十三度獲得艾柏格運動精神獎的殊歡。法網就是一個例子,征戰法網許多年、數次封王後,巴黎的觀眾才終於臣服於他的精采表現,才終於在他每次站上場時表現對他的愛。

喬科維奇的情況則不一樣。他比費德勒和納達爾花的時間更長,更晚才贏得同儕的認可和尊敬,但隨著時間,他已成功證明自己是偉大的運動選手,而且不只是因為成績而偉大。初入職業網壇早年,喬科維奇曾被指責佯裝受傷,藉此冷卻對手在場上的勢頭,甚至眼見贏不了比賽時,明明沒受傷卻也會退賽。對他有意見的選手很多,除了羅迪克和瓦林卡,也包括費德勒。

喬科維奇從前經常模仿其他選手的打法,比方納達爾就是被他模仿的對象,他甚至也模仿女性選手,如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但這個作法並沒有為他博得人氣和尊重。他這麼做的出發點雖好,而且天生瀟灑翩翩,許多球迷也熱愛看他比賽,然而指責他模仿的人也不在少數。隨著時間經過,人們慢慢認識真正的喬科維奇,不是那個尋求認可或譁眾取寵的他,而是背後的那個他。他為世界上發生的事感到憂心,總是願意為改善這個世界盡一份力。

喬科維奇打進排行榜前段班時,費德勒和納達爾早已在網壇各自雄霸一方,這點也導致他進入職業早年更難贏得球迷的心。球迷的心早就歸向他的兩大宿敵。甚至在行銷和廣告上,粉絲也早已在Nike所安排的對立中選邊站了,因此,喬科維奇不得不在其他商業品牌中尋找屬於他的市場和棲身之地。費德費和納達爾已改變了網球的全貌,全世界球迷的目光全聚焦在他倆身上。

喬科維奇和他的家人對此現象感到不公平。就某方面而言,他們說的也沒錯,因為幾乎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座球場上,只要喬科維奇對上這兩位宿敵,球迷幾乎都一面倒地支持他們。不光是這個原因,而是許多時候,觀眾甚至直接了當地反對他,就算站在球網對面的對手不是費德勒或納達爾也一樣。

最令喬科維奇痛心的肯定是澳網的現場觀眾。儘管他是澳網史上封王次數最多的選手,二○二○年和二○二一年的最近兩次決賽,對上蒂姆和梅德維夫時,羅德.拉沃球場看臺上的觀眾皆力挺他的對手。早年納達爾在法網也總受到類似的對待,不過他的運氣很好,職業生涯後期幾次在法網告捷,這個現象也發生劇烈的改變。反之,喬科維奇的父親時常發表宣言,指控其他選手的球迷,但這點並無助他贏得支持。

拿近期發生的事來說,二○二○年喬科維奇第八度征服墨爾本公園後,他父親嚴厲批評了澳洲的觀眾一番,讓觀眾記仇到二○二一年。在俄羅斯新聞網站《電報》的一場訪問中,瑟強砲火全開,大肆批評了一番:「決賽發生的事簡直叫人難以置信。澳網七冠王在場上比賽,觀眾居然替他的奧地利對手(蒂姆)加油打氣,簡直有失尊重。墨爾本發生的事,同樣也發生在世界各地。諾瓦克什麼都沒有做,不值得遭人如此憎恨。我可以說我兒子無疑是史上最強的選手,懂這點的人自然明白我說的有道理。」

瑟強身為喬科維奇的父親,顯然感到痛心,可以體諒他的不悅,但顯然他這話說的有失公允。喬科維奇並不被球迷憎恨,應該說恰恰相反,他是頗受人愛戴的網球選手……只不過恰好跟兩位最受廣大球迷喜愛的選手共處同個時代。

三巨頭總是不去參與這些是非爭議。他們協助當代網壇營造良好的氛圍,透過這個方式回答他們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愛。從一開始,三人就想留下可供後世傳承的資產,希望未來新世代選手可以處在比現在更好的網壇。為此,他們參與了ATP球員理事會的事務,費德勒攬下主席的重責大任,而納達爾擔任副主席。儘管他倆的關係曾經緊繃,納達爾因為彼此間的歧見退出理事會時,兩人也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

如今,兩人的關係比從前都還穩固。喬科維奇也擔任過理事會主席,與費德勒和納達爾一樣,他想捍衛的不只是最頂尖選手的權益,也想保障排名最低的選手或是雙打選手的利益。二○二○年發生的一件事也可證明他的盡心盡力。這年COVID-19疫情肆虐,賽季被迫取消,於是他帶頭創立了一項選手紓困基金。然而,喬科維奇並不全然認同費德勒、納達爾和球員理事會所捍衛的立場。

因此,二○二○年他與加拿大選手波斯比希爾(Vasek Pospisil)一起創立了他自己的工會「職業網球員協會」(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Association,簡稱PTPA)。根據喬科維奇本人的說法,PTPA是「屬於選手、為了選手」的組織。協會的結構於二○二一年定型,但ATP認為此協會「分化選手,拆分此運動」,而表示反對。

出了網壇,三巨頭一心一意想為世人留下些什麼,想藉由為弱勢族群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具體實現這份精神。他們透過各自的基金會提供協助。當年創立這些基金會時,三人仍很年輕,尚處於漫長職業生涯的初期。費德勒基金會在二○○六年正式上路,管理位於南非和瑞士的教育計畫。根據基金會網站的資料,自創立之初至二○二○年末,受益的孩童已達將近兩百萬名。

除了費德勒本人,他的爸媽羅伯與麗奈特及妻子米爾卡,以及經紀人戈席克(Tony Godsick)也都投入基金會事務中。基金會計畫開始上路的同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費德勒任命為「親善大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維尼曼(Ann M. Veneman)指出會選他,是因為「羅傑不只對想成為運動員的人是典範,對我們這些認為自己有力量和責任為孩童爭取一個更美好世界的人也是」。

費德勒創立基金會的兩年後,納達爾和母親帕雷拉一起建立納達爾基金會。基金會將教育和體育視為青少年發展的基礎支柱,主要於西班牙和印度活動,照護許多有智能缺陷的年輕人,幫助最為弱勢的未成年人士融入社會,並激發他們的運動天賦。納達爾的妻子西絲卡(María Francisca Perelló)在基金會擔任主任,而母親擔任主席,父親則是副主席。他們設立體育中心和學校,協助資源最匱乏人士推倒他們在人生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屏障,讓他們完全融入社會。

喬科維奇基金會誕生於塞爾維亞,其任務與前兩者的基金會十分相似。他與妻子伊蓮娜(Jelena Ristic)自掏腰包創立基金會,並從那時起就由伊蓮娜負責管理。基金會在塞爾維亞全國各地建立學校和自主持續發展的計畫,幫助面臨被社會排除危機的孩童。他們透過這些學校基礎建設,為成千上萬的孩子提供教育,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讓他們和社會其他族群擁有相同的機會。

他們夫婦倆深知在塞爾維最貧困的地區,許多年輕人面臨何等困難的處境,一開始就很清楚基金會的活動範圍為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喬科維奇的公益慈善工作表示認可,並於二○一五年任命他為親善大使,和費德勒當年一樣。消息公布那天,聯合國基金會的副執行長布蘭特(Yoka Brandt)評論喬科維奇為「全世界兒童的真正捍衛者。他證明透過有力的聲音,加上有力的行動,可以讓孩童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費德勒和納達爾曾多次合作籌辦賽事和活動,為他們的慈善活動計畫募款。比方「為非洲比賽」(Match for Africa),這項由費德勒基金會主辦的費納對決慈善賽,二○二○年二月舉辦的第六屆賽事上,成功募得逾三百五十萬美金。這年的比賽在南非開普敦舉辦,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陸舉辦,更具體一點來說,是第一次在費德勒母親的祖國舉辦,對他可謂夢想成真。當然,麗奈特也親臨現場,億萬富豪慈善家比爾.蓋茲更親自下場和兩位球王打了雙打比賽。

這場慈善賽辦在開普敦球場,現場觀眾高達五萬一千九百五十四人,打破網球比賽觀眾人數的紀錄。喬科維奇也不想在這些公益活動缺席;二○一二年納達爾基金會在聖地亞哥.伯納烏球場舉辦慈善賽,喬科維奇接受納達爾的戰帖,但這場比賽最終因為納達爾有傷在身而取消,無緣成真,也無緣締造難以打破的觀眾數紀錄。

三位球王的公共形象與眾不同,場上場外皆然,若少了他們最親近的親友圈所提供的堅固地基,根本不可能辦得到。三人的職業生涯精采又長壽,其中的大祕密無疑是他們私生活的穩定性,家人和妻子總是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支持。三人都是在職業生涯早年認識另一半,歷經愛情長跑才步入禮堂。他們的妻子以極度低調聞名;事實上,除了她們在各自基金會所參與的活動,一般大眾對她們的了解少之又少。

尤其是西絲卡和伊蓮娜,因為米爾卡過去曾是網球選手,而且在費德勒的團隊也扮演重要角色,較為人熟悉。兩人交往早年,米爾卡擔任費德勒的新聞公關組長,但持續在媒體曝光,導致她的形象耗損,不得不自這份工作抽身。之後,她依舊在費德勒的職業生涯管理層擔任要角,許多人甚至認為費德勒之所以在運動和商業路上如此成功,米爾卡是幕後功臣。

還有另個原因,米爾卡被全世界狗仔隊瘋狂追逐。她與許多名人交情匪淺,如《時尚》(Vogue)雜誌主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或者搖滾樂團No Doubt主唱關.史蒂芬妮(Gwen Stefani)。很常看見這兩人出現在費德勒的包廂,為溫網決賽增添不少魅力。米爾卡也是費德勒風格劇烈轉變的主要始作俑者。在雪梨奧運結識未來的愛妻不久後,費德勒便剪去一頭亂髮和馬尾,留起更能襯托他優雅身影的髮型。之後,認識安娜.溫圖後,她為費德勒在穿衣風格上提供意見,讓費德勒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偶像。

為費德勒治裝的品牌並沒有錯失良機,好好利用了他的這個新特點,某些年間讓他在溫網穿上令人難忘的球衣。他們試著放大費德勒的優雅形象,但有時做得太誇張了。比如二○○七年的溫網決賽,費德勒穿著成套的西裝和外套,白色口袋上還印有燙金的RF標誌。看著他擲硬幣選邊時穿成這樣,一手握著球拍,頗耐人尋味。

更有意思的是球網另一側的納達爾,雖然穿的也是「球衣」,但一身海盜褲配無袖球衣,使兩人的對比顯得更加趣味。後續頒獎典禮上發生的事是最常被人談及的趣聞之一。費德勒過於倉促和緊張,登場接受冠軍獎盃時褲子竟穿反了。這可沒能逃過某些記者的法眼,當然要在自家媒體上大肆報導一番。

米爾卡在丈夫的職業生涯扮演主角,而西絲卡和伊蓮娜的行事風格都與她截然不同。納達爾的妻子西絲卡十分低調,媒體就連怎麼稱呼她都沒有達成共識。許多人稱呼她為西絲卡,而她本人則否定了這個暱稱,說身邊根本沒人這樣叫她,另一些人則稱呼她小瑪(Mery),和拉法與家人叫她的方式一樣。她是無條件支持納達爾的粉絲,只要工作之餘撥得出時間,必定親赴每一場比賽,時常和小姑及婆婆一同坐在看台上。

伊蓮娜的形象如出一轍,也很低調,不常接受採訪,全心專注在基金會的工作。喬科維奇的比賽她也從不缺席,雖然有了兒女後,她更得挑比賽出席觀賽。她和喬科維奇從青少年就認識了,愛情長跑多年才步入禮堂。兩人交往初期必須克服遠距離戀愛的難題,因為伊蓮娜在米蘭留學,而喬科維奇則開始周遊全球,征討國際賽事。之後,伊蓮娜能夠多陪伴喬科維奇出賽,現在兩人婚姻美滿,育有兩子,必須重新安排生活,適應為人父母的新現實。

就這點而言,費德勒和米爾卡是完美的例子。他倆選擇了一種不尋常的國際生活風格,參加錦標賽都會帶上四個孩子,帶著他們走遍全世界。費德勒縮減了他的賽季,但即便如此,旅行次數仍十分頻繁,每次在每個國家停留的時間都很長。雙胞胎女兒米拉.蘿斯和夏琳.黎瓦,以及雙胞胎兒子利奧和利尼,完全改變了夫妻倆的人生和輕重緩急,幸虧他們適應得很完美。現在夫妻倆根本就是物流後勤的大師了,因為南征北討時,他們會帶上孩子們的褓姆和老師,再加上技術團隊,說是組成一支代表團也不誇張。

至於三巨頭之間的羈絆,費德勒和納達爾不只打從心底敬佩彼此,友誼也十分深厚,毋庸置疑。可以說他倆是摯友,因為隨著時間以及數次合作,兩人的關係更上層樓。納達爾的大計畫納達爾學院開幕式這天,他選擇由費德勒陪伴他出席,可謂意義非凡。這天對納達爾無比特別,而他希望費德勒可以陪在他身邊,因為費德勒不只是他長年的大宿敵,也是他最崇拜的網球選手。

納達爾與喬科維奇的關係同樣友好,非常尊敬彼此。隨著費納宿敵關係的主角光環逐漸退去,納喬宿敵對峙處於高潮,兩人的互動也大幅增加,占據最近十年的媒體版面,也因此更加瞭解彼此。然而,納喬的友情並不如費納堅定,在許多牽涉到職業網球的事務上,兩人的標準明顯有所分歧。無論如何,納喬的關係還比費喬之間來得友好。

雖然現在兩人的關係比從前來得更加健康也互相尊重,但喬科維奇初入網壇的頭幾年情況並非如此。費德勒曾多次指責喬科維奇在場上的種種行為,令兩人之間的氛圍變得很差。這些年來,情況已變得緩和,兩人的關係用相敬如賓不足以形容,但喬科維奇的父親瑟強並沒有忘記從前的芥蒂,近幾年又多次批評費德勒。

最後,和歷史上所有偉大宿敵關係一樣,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對決」會越來越平緩,最終將昇華為友誼。歲月賦予人不同的觀點,大宿敵們會意識到彼此間的羈絆,會更加重視彼此共享的獨特經歷。這點發生在魔術強森和大鳥博德身上,也發生在洗拿和保魯斯身上,同樣也發生在馬克安諾和柏格身上,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歸根結柢,和上述所有人一樣,費德勒、納達爾和喬科維奇因為擁有如此出色的勁敵,才能夠拿出最好的表現,少了這股鞭策,他們不可能達到現在的高度。他們應該為此心存感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Big 3網壇三巨頭: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競逐史上最佳GOAT的網球盛世【「三巨頭對決20年」書衣海報典藏紀念版】》,奇光出版

作者:卡洛斯・拜德茲(Carlos Báidez) 譯者:劉家亨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全球第一本】網球三巨頭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頂尖對決制霸網壇專書! 是草地之王・紅土之王・硬地之王, 更是Greatest Of All Time。

「草地之王」費德勒、「紅土之王」納達爾、「硬地之王」喬科維奇, 對決20年,球風迥異,各擅勝場, 是宿敵,是競爭對手,卻也惺惺相惜, 是球員和球迷心中的神級人物和殿堂般存在, 更是網壇同時擁有三位史上最偉大球員的絕頂盛世。

特別收錄:「三巨頭對決20年」書衣海報&20幅珍貴彩照 正面對決、大滿貫奪冠、勝場數據、個人戰績&奬項紀錄一覽 第一本完整記錄網壇三巨頭「草地之王」費德勒(20座大滿貫冠軍)、「紅土之王」納達爾(22座大滿貫冠軍)、「硬地之王」喬科維奇(22座大滿貫冠軍)對戰網壇稱霸史! 費納喬對決20年,在費爸退休、納喬兩位球王職業生涯尾聲,本書是獻給鐵粉球迷的珍藏紀念專書! 作者身兼記者、球評,報導過許多體育賽事,視角專業,筆觸動人,近距離貼身採訪觀察三位網壇天王的場上表現和場外互動。 從4大滿貫公開賽、大師賽、年終賽、台維斯盃到各大網賽及奧運,詳介評析三位球王童年網球啟蒙、發跡崛起、心路歷程、經典史詩對決和個人優異球技戰績。 特別收錄「三巨頭對決20年+三巨頭榮譽榜」典藏書衣海報&20幅珍貴彩照,精采呈現三位球王場內外的重要時刻,包括費德勒2018年最後一座大滿貫、納達爾和喬科維奇第22座大滿貫、2022年倫敦拉沃盃費納雙打和四巨頭聚首等。 書中詳附費納喬正面對決、大滿貫奪冠、勝場數據、個人戰績&奬項紀錄,方便查找參考! 「重大的宿敵關係中——無論是體壇或其他領域,如藝術或戰爭——『他我』或者死敵的存在,會將主人翁的自我要求和技藝推向前所未見的水準。這點也有助於選手大大延長其職業生涯,延長到超乎預期的地步……即使年紀不再青春,加上身體為許多傷痛困擾,三人心中競技的熱火仍舊燒得旺盛。這份熱情驅動他們打破網壇的所有紀錄,在每個賽季迎接全新的艱難挑戰。我們無從得知三巨頭的時代還能持續多久,但肯定明白一件事:我們很難再碰上相似的時代。」

——本書作者 卡洛斯・拜德茲

我們何其有幸,見證了網壇空前絕後無與倫比的三強鼎立盛世。 費納喬對決20年,我們大家都是贏家。

Roger:「我想謝謝場上的對手們。我們何其幸運能打出這麼多難以忘懷的史詩級對決。我們彼此激勵,一起將網球帶向新的境界。」

Rafa:「我們在最重要的大舞台交手了好多年,一起寫下許多不可思議的篇章,這一切都很特別,也令人感動。我們一起寫下網壇從未有過的歷史。」

Novak:「拉法和羅傑是我們這項運動的傳奇人物。我遇過的兩個最重要球員。他們是我今天在這裡的原因,讓我明白我必須做些什麼來精進自己。」

第一本完整記錄網球三巨頭費德勒(20座大滿貫冠軍)、納達爾(22座大滿貫冠軍) 和喬科維奇(22座大滿貫冠軍)頂尖對決制霸網壇專書!

20年來,三巨頭完全統治ATP巡迴賽,爭奪大滿貫和重大賽事冠軍,角逐世界第一王座。無論是單一賽事最多大滿貫數、球王週數、生涯金滿貫、雙圈大滿貫、雙圈金大師、最年長球王、最多次年終第一等無數頭銜紀錄,還是2008年費納溫網決賽、2009年費納澳網決賽、2012年納喬澳網決賽、2017年費納澳網決賽、2019年費喬溫網決賽等一場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對決,三人間的戰役在戰績、歷史紀錄、球技實力、精神意志,甚至職涯壽命上都是空前絕後,將網球競技推升到前所未有的嶄新境界,吸引全世界球迷津津樂道死忠追隨。

作者精采分析三位天王迥異的個性和球風,深入回顧三位傳奇的宿敵對峙和惺惺相惜,帶領我們重溫三人最輝煌的時刻和最沉重的失敗,揭露不為人知的球王軼事和人性一面,自三人的童年開始,一路詳述至當今史上最偉大GOAT之爭。書中特別收錄20幅珍貴彩照+費納喬對戰、勝場數據及個人冠軍獎項紀錄,精采呈現三巨頭場內外的重要時刻,是鐵粉球迷值得收藏不可錯過的好書。

Photo Credit: 奇光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